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碑阴未详)仲君碑(建宁五/年未详)
阳灵台碑(建宁五年有/碑阴未详)廷尉仲定碑(熹平元/年未详) 堂溪典

高山石阙铭(熹平四/年未详)斥彰长断碑(熹平六/年未详)太尉郭禧碑
(有碑阴/未详)逢童子碑(光 (第 10b 页)
甚敬待之出补河平长召拜郎中校书
东观迁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
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 (第 6b 页)
 博士魏郡李封
 太中大夫魏郡许淑惠卿
 外黄令无锡高彪义方
 马融
 张恭祖
 郑康成
 西鄂长颍川 堂溪典
季度
 张驯 …… (第 11a 页)
 谷梁赤受经于子夏作传传之荀卿卿传鲁申公申
 公传博士瑕邱江公公传子至孙为博士
    按谷梁传亦援沈子之言又有尸 子度
即佼
    也佼为卫鞅师
  江公门生
 鲁荣广王孙 (第 23a 页)
 蔡邕传蔡邕字伯喈陈留圉人拜中郎挍书东观迁
 议郎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
 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 …… (第 1b 页)
 年犹有四存
 郦道元水经注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
 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
 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 …… (第 4a 页)
 止六经矣洛阳记又云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日

 磾议郎蔡邕等名今论语公羊后亦有 堂溪典
马日
 磾等姓名尚在据邕传称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
 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奏求正定自书于碑于
 是后 …… (第 9b 页)
 同非孔安国郑康成所传之本也独公羊当时无他

 本故其文与今文无异然皆残阙已甚宋敏求洛阳
 记云汉灵帝诏诸儒正定五经刋石熹平四年蔡邕
 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
 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定六经刋于碑后诸儒晚学
 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笔写者 …… (第 14a 页)
 郎中臣书上臣下皆缺当是著书者姓名或云此即
 蔡邕书姓名既亡无以辨之独刻者陈兴姓名甚完
 何其幸欤又有一版公羊不知谁氏所得其末云
 典
谏议大夫臣马日磾臣赵域议郎臣刘弘郎中臣
 张文臣苏陵臣傅桢杂(杂未/详)下溪上缺溪上当是堂
 谓 (第 16a 页)
堂溪典
也此盖鸿都一字石经然经各异手书不 …… (第 16a 页)
 氏叙商三宗以年多少为先后此碑独阙祖甲计其
 字盖在中宗之上以传序为次也但云高宗飨国百
 年异尔范史云蔡邕以俗儒穿凿经籍疑误后学与
  堂溪典
马日磾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时博士试甲
 乙科争第高下至有行赂改兰台漆书经字者灵帝 …… (第 18b 页)
 有颜氏说石文断续不可考绎盖严颜异同之辨也
 以今板本挍之惟易四字省四字尔汉注引陆机洛
 阳记云礼记碑上有马日磾蔡邕名今此本有 堂溪
 典
马日磾赵域(下一/人阙)刘弘张文苏陵傅桢八人姓名
 论语碑亦有左立孙表二人姓名陆氏所记未之详
 也  …… (第 22b 页)
 传云为古文篆𨽻三体者非也史称邕自书丹使工
 镌刻今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𨽻兼备
 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
 语之后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刘弘
 张文苏陵傅桢 …… (第 24a 页)
 非事情也或者邕以三体参挍其文而书丹于碑则
 定为𨽻亦如孔安国之书传耶儒林传序疑字有误
 者初邕正定六经与 堂溪典
等数人同受诏今六经
 字体不一当时书丹者亦不独邕也姑识其末以俟
 博识君子 …… (第 26b 页)
 六百年石之仅存者不可知拓本之可见者如是而
 已未知后六百年其存几何好古博雅之士所当珍
 护以谨其传也
 陶宗仪书史会要曰 堂溪典
官五官中郎将马日磾
 赵域官谏议大夫刘弘张驯韩说官议郎张文苏陵 …… (第 27a 页)
 轻重不同其为吾道之厄一也

 赵崡石墨镌华曰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五经文于
 太学讲堂此石经初刻也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求正定
 六经文字帝许之邕乃书丹刻石立于太学门外此
 石经再刻也
    按汉 …… (第 28a 页)
   为汉石经迨赵明诚金石录洪适𨽻释𨽻续
    辨之甚详足以徵信其载一字石经遗文后
    列 堂溪典
马日磾等姓名使一字石经出于 (第 32b 页)
 镌刻其书画超诣要非中郎不能到也然至今存者
 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众体而篇章之富未必能办
 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日磾张驯韩
 说单飏等正定诸经意者当时诸儒同涉笔于其间 (第 16a 页)
  (邕书史亦称邕自书册使工镌刻其画画超诣要/非蔡中郎不能到也然遗经今存者体各不同虽)
  (中郎兼备众体而篇章之富未必能办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日殚张驯韩说单飏)
  (等正定诸经意者当时诸儒同涉笔于其间不可/知也然历年多更变故久陵迁谷变 …… (第 84a 页)
  (载乃谓六经悉能为古文非事情也或者邕以三/体参检其文而书丹于碑则定为𨽻亦如孔安国)
  (之书传耶儒林传序疑字有误者初邕正定六经/与 堂溪典
等数人同受诏今六经字体不一当是)
  (时书策者亦不独邕也姑/识其末以俟博识之君子)
  宇文绍奕石 (第 85a 页)
非中郎不能到也然至今存者体各不同虽中郎兼备
众体而篇章之富未必能办于一人之手传称邕与
溪典
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意者当
时诸儒同涉笔于其间不可知也历年多更变故久陵
迁谷变煨烬剥蚀之 …… (第 5a 页)
非事情也或者邕以三体参检其文而书丹于碑则定
为隶亦如孔安国之书传耶儒林传序疑字有误者初
邕正定六经与 堂溪典
等数人同受诏今六经字体不
一当是时书丹者亦不独邕也姑识其末以俟博识君 (第 6b 页)
 焉谓之国子汉魏以来置太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
 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
 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案熹近刻/讹作嘉)与五官 中郎将堂
 溪典
光禄大夫杨赐諌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 说太史令单 …… (第 26b 页)
 八枚(案十近刻/讹作千)广三十丈魏明帝(案近刻讹/作文帝)又刋典
 论六碑附于其次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讲堂西
 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 堂溪典
等名(案近刻讹作/高堂溪等名)
 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石经东
 有一碑是汉顺帝阳嘉元年 (第 28a 页)
 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

 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
 大夫磾议郎张训(后汉书蔡邕传作光禄/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
 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 …… (第 30a 页)
 石长八尺广四尺刻石于其下碑石四十八枚广三
 十丈魏文帝又刊典论六碑附于其次陆玑言太学
 赞别一碑在讲堂西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 堂溪
 典
等名太学弟子赞复一碑在外门中今二碑并无 …… (第 31a 页)
 (人所刻儒林傅云为古文篆隶三体者非也史称邕/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
 (分善隶兼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 堂溪典
等正定今公羊论语之后尚有 (第 32b 页)
溪典
日)
 (磾姓名其外别有赵域刘弘张文苏陵/傅桢左立孙表数人当是同时挥毫者)考古有三雍
 之文今灵台太 (第 32b 页)
汉魏
以来置太学于国子堂东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
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
四年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
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求正定六
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 …… (第 26a 页)
夙谓不然
于是刋灭此论而天下笑之今云文帝刋附亦误也)
陆机言太学赞别一碑在
讲堂西下列石龟碑载蔡邕韩说 堂溪典
等名太学 (第 28b 页)
  笺曰宋本作剧务一清按黄省曾本芜作无言于剧
务则无会也


  高堂溪等(卷十六二十四页十六行)

  一清按后汉书作 堂溪典
此文误也

  阳嘉八年(卷十六二十四页十一行)

  一清按阎若璩云阳嘉止四年八是元字之误盖作
(第 34a 页)
 (案元夔夔称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汉桓似之)
延寿七年十月上幸云梦至新野公主寿张敬侯主庙
诏曰存善继绝实藉德贞武骑都尉樊演高祖父重以
光武皇帝元舅扶助中兴追封寿张侯谥曰敬祖父茂
封冠军平望乡侯五国并建其二绝者祠之

   灵帝
会稽许昭聚众自称大将军立父生为越王攻破郡县
 (案此熹平元/年事范略)
使 中郎将堂溪典
请雨因上言复崇高山为嵩高山
 (案前书武帝祠中岳/改嵩高为崇高也)
有白衣人入德阳殿门言梁陌夏教我上 (第 23a 页)
   张驯
张驯字子俊与蔡邕共奏定六经文字擢拜侍中典领
秘书驯儒雅敏达有智慧
 (案驯济阴定陶人后为大司农蔡邕传载正定经文/者凡七人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杨赐諌议)
 (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蔡邕太史令单飏)
   赵咨
东郡赵咨为东海相人遗其 (第 17b 页)
   曹腾
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
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
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

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
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
谨者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
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腾
在省闼三十馀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
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
弘农张奂颍川 堂溪典
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
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皓于函谷关搜 (第 6a 页)
 自书丹使工镌刻今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

 分善𨽻兼备众体但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辨史云
 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日磾张驯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
 今公羊论语之后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
 赵域刘弘张文苏陵傅祯 (第 1b 页)
 以传序为次也但云高宗飨国百年异尔范史云蔡
 邕以俗儒穿凿经籍疑误后学与 堂溪典
马日磾等 …… (第 4b 页)
 绎盖严颜异同之辨也以今板本校之惟易四字省
 四字尔汉注引陆机洛阳记云礼记碑上有马日磾
 蔡邕名今此碑有 堂溪典
八人姓名论语碑亦有左
 立二人姓名陆氏所记未之详也 …… (第 9b 页)
 所存诸经字体各不同虽邕能分善隶兼备众体
 文字之多恐非一人可办史云邕与 堂溪典
杨赐马
 日磾张训韩说单飏等正定诸经今公羊论语之后
 惟堂溪日磾二人姓名尚存别有赵域刘□张文苏
 陵 (第 15b 页)
   石经(魏三字石经/魏典论六碑)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大学讲堂前
悉在东侧蔡邕以熹平四年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光禄大夫弹议郎张训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
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
太学门外于是 (第 9b 页)
  周府君碑阴     石经遗字

   堂溪典
嵩高山石阙铭 帝尧碑
  苍颉庙碑      𢇛彰长断碑
  梁相费汎碑 …… (第 1b 页)
   石经遗字
右石经遗字者藏洛阳及长安人家盖灵帝熹平四年
所立其字则蔡邕小字八分书也其后屡经迁徙故散落
不存今所有者才数千字皆土壤埋没之馀摩灭而仅
存者尔按后汉书儒林传叙云为古文篆𨽻三体者非
也盖邕所书乃八分而三体石经乃魏时所建也又按灵

帝纪言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蔡邕
传乃云奏求正定六经文字既已不同而章怀太子注
引洛阳记所载有尚书周易公羊传论语礼记今余所
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然则当时所
立又不止六经矣洛阳记又云礼记碑上有谏议大夫马
日磾议郎蔡邕等名今论语公羊后亦有 堂溪典
马日
磾等姓名尚在据邕传称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
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乃奏求正定自书于碑于是后 …… (第 9a 页)
余既录为三卷又取其文字不同者具列于卷末
    堂溪典
嵩高山石阙铭 (第 9b 页)
堂溪典
嵩高山石阙铭 (第 9b 页)
中郎将堂溪典伯并
熹平 (第 9b 页)
四年来请雨嵩高庙按后汉书灵帝纪熹平五年复崇
高山名为嵩高山章怀太子注引前汉书武帝祀中岳
改嵩高为崇高东观记曰使 中郎将堂溪典
请雨因上
言改之复为嵩高今此铭乃熹平四年可以正汉史之
误又蔡邕传注引先贤行状云典字 (第 10a 页)
子度
而延笃传注
又作季度今此碑乃云 (第 10a 页)
伯并
亦当以碑为正
   帝尧碑
右帝尧碑云帝尧者昔世之 (第 10a 页)
子汉魏以来置太学于国子堂东
汉灵帝光和六年刻石镂碑载五经立于太学讲堂前
悉在东侧蔡邕以嘉平四年与五官 中郎将堂溪典

禄大夫马日磾议郎张训(汉书/作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
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 (第 18a 页)
八汉石经遗字中第一百三十九汉石经遗字下
第一百四十 汉堂溪典
嵩高山石阙铭(熹平/四年) (第 9b 页)